有限空间

1. 有限空间作业前,有关人员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须进行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作业要求,经考核合格; 
3. 有限空间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检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申请》,检查确认措施落实后方可作业,否则有权拒绝作业; 
4. 有限空间作业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5.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作业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6.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现场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作业人员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作业监护人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8.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9.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10.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须配备监护人,掌握急救方法,熟练掌握救护器具的使用,确认各项措施落实,对现场的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有权进行制止; 
11. 有限空间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二)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12.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